AI时代下“大国”的真正衡量:以劳动者福祉重塑国家竞争力评估

当前,人工智能(AI)的繁荣与经济增长的叙事掩盖了一个关键事实:全球劳动者正因被视为无声资源而疲惫不堪。将国家伟大程度的衡量标准从技术与军事力量转向对劳动者的待遇,能够揭示更深层次的真相。在此维度下,声称自身为“大国”的中国和美国,均在如何关照其劳动人口方面得分较低。
评估劳动者福祉不仅关乎工资,更在于整体生活质量。育儿支持是核心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国家长远未来以及劳动者家庭的日常生计与经济负担。中国生育率的急剧下滑促使政府推出了一些育儿支持举措,但结合人均GDP来看,育儿和教育成本在中国依然高昂。美国同样面临此困境,将育儿成本完全推给家庭和市场,导致其成本飞涨。
两国在支持小规模农民和食品生产者方面亦表现不佳。当金融媒体聚焦AI和消费数据时,对基层劳动者(如农民)的养老保障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关注却被忽视。这反映出一种倾向:劳动者被视为被剥削的资源,无论是中国“996”的工作模式,还是美国“随时待命”的文化,抑或是驱动消费增长的工具。
“内卷”、“躺平”、“摆烂”及“五无”(无房、无车、无消费、无婚、无孩)等现象,正是劳动者对过度竞争、回报递减的工作模式以及被承诺却难以实现的“中国梦/美国梦”的集体回应。AI驱动的商业模式,其核心在于以自动化替代人力以获取巨额利润,这进一步加剧了劳动者的被剥削感。从长远来看,劳动者收入增长停滞而生活成本飙升,财富分配向少数资本所有者倾斜,是“垃圾时间”历史进程的真实写照。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