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内容生成乱象:新闻失真与人际情感的侵蚀

近期,多家知名出版物被迫撤回部分文章,因其内容被发现疑似由人工智能(AI)生成,并以“Margaux Blanchard”之名包装成新闻报道。其中一篇发布于《Wired》的文章,引用了一位名为Jessica Hu的“数字证婚人”,但该人物似乎并不存在。另一家名为Dispatch的出版物收到一篇关于虚构小镇Gravemont的文章,该镇被描绘成死亡调查训练场,但Gravemont同样是虚构的。这些事件揭示了AI在内容创作领域的潜在滥用,甚至渗透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层面。
尽管AI在加速科学研究、优化日常工作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负面影响同样不容忽视。除了已知的环境成本,AI生成信息可能存在的错误,以及部分AI倡导者展现出的“科技巨头”负面形象,更深层次的担忧在于,过度依赖AI可能削弱人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例如,当一个孩子被引导用AI生成作文素材,而非通过自身想象力去描绘世界,这标志着一种能力正在退化。
AI在个人生活中的渗透,尤其是被用于撰写生日贺卡、婚礼致辞或分手短信等情感表达场景,引发了对人际互动本质的质疑。作者认为,这些本应充满真挚情感和个人思考的沟通方式,若被AI简化为效率优先的任务,将使人际关系变得功利化。真正的价值在于沟通背后的人类投入——思考、时间和情感的付出。AI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意义深远的交流,沦为冰冷的程序化互动,削弱了人类情感的真实性和连接的温度。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