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in read

AI赋能数字生物声学,重塑人与动物沟通边界

AI赋能数字生物声学,重塑人与动物沟通边界

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渗透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在理解动物交流方面,数字生物声学应运而生。通过部署先进传感器和AI算法,研究人员能够捕捉并解析动物发出的声音和信号,从而解码其交流内容,甚至尝试进行跨物种对话。

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等AI技术,分析海量录音数据,识别动物交流中的模式和结构。例如,对埃及果蝠的研究发现,它们拥有个体化的“签名叫声”,能够区分性别,甚至存在方言和针对特定情境的交流方式,如母蝠对幼崽使用类似人类“婴儿语”的特殊语调,以促进语言学习。

另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聚焦于蜜蜂。结合NLP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研究人员能够解析蜜蜂的“摇摆舞”和发声信号,追踪个体行为并预测其交流影响。这些研究揭示了蜜蜂拥有如“toot”、“quack”等多种信号,用于传递危险、集会等信息。甚至有团队成功开发出“Robobee”,能够模拟蜜蜂信号,指挥蜂群行为。

数字生物声学的兴起,被比作显微镜的发明,它为我们打开了理解动物世界的新视角。这项技术不仅挑战了人类在沟通复杂性上的优越感,也引发了深刻的哲学和伦理思考,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与地球上其他生命的关系,预示着一个更深层次的物种共情时代的到来。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