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猫咪疼痛识别:从主观评估到客观量化

近日,一项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旨在解决传统猫咪疼痛评估主观性强、依赖专业知识的难题。目前,兽医常采用“格拉斯哥猫咪复合疼痛量表”(Glasgow Feline Composite Measure Pain Scale)来评估猫咪的疼痛程度,该量表通过一系列行为和面部特征的观察,并将其转化为分数。然而,这种方法对非专业人士而言,区分细微的面部表情和行为姿态(如紧张或僵硬)存在困难,其主观性较高。
研究团队收集了84只接受兽医治疗的猫咪照片,并结合其疼痛评分(基于格拉斯哥量表及病症严重程度)作为训练数据。他们训练了两种机器学习算法:一种是基于40多个面部关键点(landmark)的精细分析模型,另一种是整体审视照片的深度学习模型。结果显示,基于关键点的模型准确率达到77%,而深度学习模型为65%,但后者潜力巨大,通过更多数据训练有望提升表现。
研究发现,猫咪疼痛的面部指示主要集中在口部而非眼睛。未来,研究者计划将AI技术应用于识别猫咪更广泛的情绪表达,如快乐或不适,从而弥合人类与宠物之间的沟通鸿沟。尽管情绪识别AI尚不完美,尤其在模仿人类复杂情感表达方面存在局限,但对于无法直接表达情感的猫咪而言,AI工具的辅助将是理解其健康与福祉的重要进步,并可能扩展至其他动物的情感研究。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