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ouse of Dynamite》:叩问核战起源的混沌与未知

Kathryn Bigelow执导的影片《A House of Dynamite》大胆触碰核战争这一集体回避的议题,核心在于探讨一场核战争可能并非源于明确的敌对双方,而是始于无人知晓源头与终结的混乱发射。影片将叙事聚焦于一次从太平洋发射、预计18分钟后抵达芝加哥的核弹,通过不同角色和地点的视角重复呈现这一过程。
电影描绘了在总统紧急行动中心(PEOC)等指挥控制场所,军事与文职人员在Defcon 2至Defcon 1的威胁级别快速变动下,面对屏幕上闪烁的导弹轨迹和高官们因信息不足而呈现的紧张反应。影片通过如Gen Anthony Brady主张的先发制人反击,与Defense Secretary Reid Baker对女儿安危的考量形成张力,展现了决策层在极端压力下的复杂心境。
该片突破了以往核战争电影中“对等报复”或“误判”的叙事框架,提出核战争的起源可能是“未知”和“混乱”,这与冷战时期“相互保证毁灭”的理论基础相悖。影片中,普通新闻标题与核威胁情报同时出现在屏幕上,这种“失落世界的残余”画面,深刻揭示了在重大危机面前,日常的平静与潜在的灭顶之灾之间存在的讽刺性过渡。
《A House of Dynamite》通过刻画一群肩负重任却又在未知面前无所适从的决策者,以及他们所处的“戏剧化”环境,传达了一种“大寒意”。影片暗示,在现代复杂的全球局势下,核威慑的传统功能可能已趋于失效,而真正令人恐惧的,是战争可能在无人能完全掌控的混沌状态下爆发。
网友讨论